感谢关注旭晨教育考博频道。
哎呀!现在的孩子学习真是让人头疼,你看人家老陈的三个女儿,年龄只隔一岁,学习却一个比一个好,都是在读博士……”这几年在河南原阳县电业局只要一提起孩子考大学、就业的艰辛和困难,干部职工都会不由自主地提起该局军转干部陈希涛和他的三个女儿。
大女儿陈璟,1984年出生,现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读博;二女儿陈逸涵,1985年出生,现在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小女儿陈天宇,1986年出生,现在中科院武汉分院攻读工程力学博士。
近日,笔者踏进了三个博士女儿的父亲——陈希涛的办公室。经笔者再三要求,他才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语言很普通,却极具感染力,当他把教育女儿的心得体会和三个优秀女儿的光环逐步揭开时,一种无比的敬佩之情在笔者心头油然而生。
做父亲,应该先做孩子的好朋友
“老陈、大哥、兄弟”是三个女儿对父亲的爱称。“大姐、小妹、黏糊妞”则是父亲对女儿们的昵称。在陈希涛的家里,只要女儿们在家,你随时都可以听到这样的称呼。他笑着对笔者说:“血缘让我是她们的父亲,但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她们是我真挚的朋友,女儿们的奋发、自强,反过来激励着我拼搏,使我不敢慢待自己的社会责任”。爱称。老陈喜欢早跑步、晚散步,三个女儿从小学到中学,寒暑假期间总会随他一起锻炼。
他经常空手徒步带领女儿们到野外的沙丘、树林里进行求生训练,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生存能力。他还推陈出新,突发奇想锻炼她们的胆量。他们村头不多远是一片坟地,他多次拿一块砖头放在坟地中间一个坟头上,然后领着孩子们走远,让孩子们从老大开始,一个人走过去把那块他放好的砖头拿过来。三个女儿顿时傻了,小女儿说:“爸,我不去,有鬼。”老陈冷冰冰地说:“不行,从老大开始,谁不去都不行,我就是要告诉你们,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鬼的存在,都是自己吓自己。”就这样,三个女儿都是呜呜哭着一个个按照他的要求捡回了那块砖头,现在每每提起,三个女儿还说他是魔鬼父亲。他就是这样一个父亲,疏中有严,严中有慈。闲暇时老陈也爱带孩子们看二战纪实片和动物世界,用二战纪实告诉女儿什么是人的尊严和民族尊严;以猎豹训练豹仔捕猎技能过程,启发女儿们怎样学习和掌握社会生存技能。
老陈所做的一切在于借机成为女儿们的知心朋友,可以无话不谈,通过谈学习、生活和个人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女儿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老陈说,说了这么多,概括两个字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和孩子之间最有益的桥梁,架好这个桥梁,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做到的。孩子的智商有一多半来自于老师,孩子的情商,有一多半都来自于家长的影响。现在的社会,情商的作用已经远远把智商抛在了身后,情商好了,学习再优秀也不会成为书呆子。智商再高,情商很低,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我们不但是孩子们的长辈,也更应该是孩子们的朋友。
学习,可以这样来完成
在生活中老陈尽管总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很随便,像朋友一样,可是一旦严厉起来,那也是让孩子们望而生畏的。特别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像一个严厉的老师,让孩子们吃了不少的苦头。这就是他的严师益友管理法。老陈对三个女儿的学习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求一点,提前预习。明天老师要讲的课程,今天必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难点,第二天才会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去听讲。这也是他在大学任教时要求他的军官生们必须做到的,那时候的他是总参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的优秀教官。开始,孩子们都满不在乎,没有预习,骗他说预习过了。被老陈发现以后,大怒,由于老陈是部队出身,惩罚也很有部队的特色,罚她们站军姿。仰头挺胸收腹不能动一动,一个小时下来,三个女儿已经哭声一片。老陈毫不心软,说,这就是偷懒的下场。最后,以三个女儿一个个瘫倒在地才收场的,也就是从那次以后,三个女儿才知道平时和蔼可亲可以叫哥们的父亲,严厉起来比包公的脸还黑,谁讲情也不行。以后的日子里,提前预习功课,成了她们在学习方面雷打不动的习惯。陈希涛,毕业于解放军总参重庆无线电通信技术学院,后在陕西三原空军地对空导弹工程学院读研究生,后留校任教十余年。转业回到地方被原阳县电业局接受安置。在电业局上班后,年年被评为县、局先进科技工作者。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多种经历和丰富知识的电力职工,孕育出的三朵红花也光彩照人。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