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夹心饼干”或成未来建筑潮流
“这将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我要让更多人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新生活。”
范犇的康桥伟业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夏,注册资金1000万元,设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武大科技园创业楼。“这个‘夹心饼干’,就是我们的绿叶康居节能环保建筑系统的核心部分。”面对记者的镜头,范犇托起一块巴掌大的建筑材料样品,自豪地说,这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范犇告诉记者,3D钢丝网架承重结构,也就是他手中类似“夹心饼干”的墙体材料,说通俗点,就是在混凝土表层里,穿插着一张钢丝网架,“夹心”是具有高防火保温性能的发泡聚苯乙烯。经测算,这样的墙体结构,能使室内少付30%的空调及取暖费,通过了美国国家研究院3小时防火测试,重量只有传统砖墙的1/4,施工周期仅为传统材料的50%,独特的钢丝网架结构,足以抵抗8.5级地震和时速226英里的飓风。
去年7月,武汉首栋钢丝网架板房屋在蔡甸落成,建筑是一幢私人别墅。紧接着,东西湖区某公司,五层高的企业员工宿舍楼,也大胆尝试了这种最新技术。
好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范犇想到了“钢铁大王”武钢。他找到武钢兴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掌门人是曾被评为“湖北十大创业企业家”、“五一劳动模范”的叶天长,双方一拍即合,签约筹建流水线。
“我相信这将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我的目标是,3年内建成100栋以上节能环保建筑,营业额过1亿元;5-8年制定国标,成为行业航母。”在范犇的设想中,他将以武汉为大本营,用新技术辐射全国,与各地的大建筑商合作,把印有武汉技术LOGO的节能建筑,建造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与乡村,让更多人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新生活、新变化。
“拐”回北京妞 爱讲“搭白算数”
“我说武汉人爱讲‘搭白算数’,重信重诺,妻子还兴冲冲讲给市长听。”
自己回武汉创业不说,范犇还说服伊利诺伊大学女博士吴天骄一起来汉打拼。“这个北京伢是被我‘拐’来的。”办公室里,范犇轻松开着玩笑,身边的吴天骄轻拍他的肩膀,捂着嘴笑开了。
天骄也是北大元培计划班学生,在与范犇同一个研究室工作的过程中,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2010年,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订婚了。
当范犇决定回国时,吴天骄义无反顾表示支持。但是,去哪里扎根发展前景更好呢?2011年夏天,范犇和吴天骄奔走于中关村、东湖高新、深圳国家高新区等地考察。
最终,他们选择了武汉光谷。“我们实地考察后发现,在许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上,最给力的还是光谷。”范犇坦言。加之其他地方土地、厂房供应紧张,创业成本高,小两口权衡再三,接受了武汉的橄榄枝。
事实证明,武汉没有让他们失望。资金、税收、土地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以及医疗、住房、养老等全套生活保障,让北京妞吴天骄爱上了武汉,让武汉伢范犇更加坚定了在武汉发展的信心。
今年5月,武汉“黄鹤英才计划”人才项目暨海外高层次人才社保政策发布会上,首批17位海归获得“武汉绿卡”。当着市长唐良智的面,吴天骄用刚从范犇那学来的武汉话发言:“武汉人爱讲‘搭白算数’,我们这次拿到‘绿卡’,就是真正的新武汉人了。”
创新湖北梦 让年轻团队埋头奋斗
“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家乡科技发展,对我是莫大的荣耀和鼓舞。”
今年4月,28岁的范犇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通过层层选拔,范犇的公司,进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人才计划”,获得数额可观的配套奖励和资助。康桥伟业与武钢兴达的合作,正一步步进入正轨。
范犇与吴天骄,一对年轻的海归夫妇,坚信武汉拥有使梦想扎根、萌芽、长成参天大树的良田沃土。
回国创业,与留在国外发展有何不同?
思忖片刻,范犇一字一顿地说,美国梦的核心,是强调个人价值,无论什么肤色,只要勤奋,靠自己的努力,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中国梦更宽泛,也更值得我去奋斗。”范犇说,研发一个能够提高国人生活质量的东西,并在有生之年看到它实现,在他看来,这是中国梦的一种有益体现,同时也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我是中国人,还是湖北人、武汉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家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我是莫大的荣耀和鼓舞。”范犇认为,湖北拥有最宝贵的人才优势,只要聚集更多高端人才的力量,大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创新湖北近在咫尺。
临别,范犇起身为记者送行。一缕正午的阳光,正透过落地窗斜射进来,光线中飞舞的微尘,围绕在他和他的年轻团队身旁,一种飞向更高、更远的力量,充溢着这间造梦的办公室。
以上信息由旭晨教育考博频道编辑整理,请持续关注。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