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

[考博动态]助脑瘫儿子考上博士研究生 张沁获“十大好母亲”荣誉称号_考博_旭晨教育

她刚刚获得“宁波银行·感动苏州”十大好母亲称号。她用自己的双肩,撑起着儿子的天地。她用自己的生命,描绘着儿子的人生。她就是张沁,一位脑瘫患儿的母亲。

1983年张沁从东南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在苏州仪表总厂工作。1987年,儿子李麟青出生。这本应该是幸福的开始,却不料,不足一岁的儿子被确诊为 脑瘫。沉重的打击一下子就击碎了这个小家庭的平静,也彻底改变了张沁的人生轨迹。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西安,从石家庄到哈尔滨,天南海北,全国许多大中 小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就这样,他们在艰辛的求医之路颠沛了十年。转眼,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在反复的申请和多方的努力下,终于 有学校同意让儿子试读了。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生活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课间的照料,教室的变换,日常的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一家人一筹莫展,都 在为这个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担忧,作为母亲的张沁更是万般焦虑。当时,张沁拥有的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并且在事业上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可是,就在儿子上小 学三年级的时候,张沁毅然做出了辞去工作、专心照顾他的决定。

从此,张沁就成了儿子的腿脚。从接送儿子上学放学,到日常生活的料理。不 畏艰辛的付出,成就了一名脑瘫儿轮椅上的奇迹。每天早上,张沁都会定时来到儿子的房间,协助儿子起床,然后送他去学校。直到儿子进入苏大,张沁无力再抱起 他,为此她总会把脖子放在儿子胸前,待儿子的双手环绕住自己后,借助整个身体的力量抱起儿子。如此十几年的习惯,也让50出头的张沁看起来苍老许多,行走 时背部也略显弯曲。每天中午,张沁总是准时把儿子从教室或实验室接回宿舍。尽管学校后勤特意为他们在宿舍门口设置了斜坡,但是由于斜率太大,张沁仍然需要 用很大力气才把儿子推上去。刷完门禁之后,又不得不艰难地一边用腿抵住门,一边将儿子小心翼翼地推进宿舍楼。而闲暇之余,张沁常常带着儿子外出,给他提供 亲近自然、感受人文气息的机会。从公园到超市,从博物馆到商业街区,每一次出行,她都尽可能带着儿子,使他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科研之余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作为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李麟青至今都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但是,从小到大,他学习一直都十分刻苦,成绩名列前茅。2006年,儿子参加了高考,而且以 优异成绩被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录取。在校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5篇,获得了3项软件著作权,同时还获得了一项国家 发明专利。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他曾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

精心培育儿子的张沁也获得了无上的荣誉,2011年1月,张沁入选“苏州骄傲2010年度新闻人物”;2011年2月,张沁入选“中国好人榜”;2011年6月,张沁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最近又被评为“感动苏州”十大好母亲。(傅萱)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