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博士毕业时,晏沛湘给父母写那封长信时心房微微发颤,对父母的歉意与对军人职业的神圣感,交织在一起。那时,父母盼望女儿能回身边工作。晏沛湘在信中写道:“作为军人,女儿每一步选择都无法把家庭放在首位,首先得考虑国家和军队的需要啊!”
当时,国防科技大学的导师希望晏沛湘和杨先炬两位得意门生能留校搞科研,总参某研究所承诺两人一到岗就给予科研启动资金,并安置住房。
谁也没想到,这对博士夫妻却将目光投向基层——到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一起选择了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
进站工作后晏沛湘水土不服,患了重感冒,身体急剧消瘦。杨先炬心疼妻子,想代理一些工作,晏沛湘没答应。仅半个月时间,夫妻俩迅速适应生活环境,挑起了战备执勤和科研攻关的大梁。
去年7月,杨先炬奉命到北京参加某军事综合信息系统的联调联试培训。回来后,他用3天时间完成对南京军区相关网络节点检查系统的升级改造。细心的杨先炬发现,升级后的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他立即报告上级,集中攻关两个月,确保了网络性能稳定。
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的杨先炬和晏沛湘,从考入国防科技大学那天起一直是同学。两人共同走过了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二年牵手步入婚姻殿堂。
当许多年轻人婚后想着如何挣钱买车购房时,两人想得最多的是基层信息化建设如何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夫妻俩进站工作以来,先后圆满完成10余项科研攻关项目。
眼下,杨先炬正作为骨干参与指挥专网的重难点课题攻关。像以往攻读学位时那样,每到周末晏沛湘负责梳理“问题清单”,杨先炬负责设计“最优方案”。战友们赞叹:两人苦中有乐,编写着甜美爱情的“幸福程序”。(戴华 陈湘菂)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