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

[考博复习资料]福州大学2017化学综合博士招生考试大纲_考博_旭晨教育

福州大学2017化学综合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 化学综合

二、招生学院和专业: 化学学院,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食品安全与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

基本内容:

(一)无机化学部分

1.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这三部分内容见物理化学部分)。

2.酸碱理论与解离平衡计算:酸碱理论;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盐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和溶解度,溶度积的应用;分步沉淀。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原电池与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自由能DG的关系,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4.原子结构: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能级,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原子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元素的电负性。

5.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理论,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金属键理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力,氢键。

6.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组成、命名、分类,配合物的稳定性、稳定常数及其相关的反应平衡计算;配合物的构型、磁性、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7.元素化学部分:含主族元素、铜锌副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稀土元素。

(二)分析化学部分

1.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酸碱平衡以及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常见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及原理。

2.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式,不同表示方式间的转换方法,相对真值的含义,有效数字的含义、修约规则、运算规则,滴定分析结果计算方法;数据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意义和差异,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含义、来源和判定方法。

(三)有机化学部分

1.下列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烷烃、单(桥、螺)环烷烃、烯烃、共轭二烯烃、炔烃、卤代烷(烯、芳)烃、单(多、稠、非苯)环芳烃、一(二)元醇、酚、链(环)醚、饱和(α,β-不饱和、取代)醛酮、羧酸及衍生物、α,β-不饱和(卤代、羟基)羧酸、β-二羰基(酮酸酯)化合物、胺、烯胺、季铵盐(碱)、硝基和重氮(盐)化合物、硫醇(酚)和季鏻盐、常见芳香杂环、糖。

2.基本有机化学理论: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共振论,有机化学酸碱理论,亲核取代的离子对理论,非经典碳正离子,醛酮亲核加成的Cram规则,邻基参与等。

3.重要反应机理:亲电取代(加成),亲核取代(加成),自由基取代(加成),消去,卤代芳烃的消去-加成,卤代芳烃(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消去,重排,苯炔机理,卡宾亲电加成等。

4.立体化学问题:烷(环烷)烃构象分析,立体(顺反、对映)异构及构型确定,反应立体化学,周环反应。

5.有机合成:各类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变及碳链增长的合成方法。

(四)物理化学部分

1.气体:气体分子动理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子运动的速率及能量分布,实际气体行为及方程式。

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概论,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过程,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实际气体的DU和DH,各种热效应及反应热的计算。

3.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过程与自发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卡诺循环,熵的概念及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和过程自发性,热力学函数间关系;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4.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系统组成表示法,稀溶液中两个经验定律及其应用,稀溶液依数性;混合气体、理想溶液、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非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分配定律。

5.相平衡:相平衡概念,相律及其应用;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与应用,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6.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平衡条件和反应亲和势,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复相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电解质溶液:基本概念和法拉第电解定律,离子的迁移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强电解质溶液。

8.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可逆电池及可逆电极,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产生的机理,可逆电池符号,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标准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浓差电池和液界电势,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9.电解与极化:分解电压与极化作用,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金属的腐蚀、防腐与钝化。

10.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反应活化能,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光化学反应,催化反应动力学。

11.表面物理化学: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溶液的表面吸附,液-液界面的性质,液-固界面现象,固体表面的吸附,吸附速率方程式。

12.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胶体及其特性,溶胶的制备与净化;溶胶的动力、光学、电学性质,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乳状液,大分子溶液,唐南平衡。

(五)结构化学部分

1.量子力学基础:量子论及量子力学的建立;阱中粒子的特征。

2.原子结构和性质: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量子数物理意义,波函数,多电子原子结构;原子光谱。

3.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分子轨道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H2分子结构和价键理论,分子光谱。

4.分子的对称性:对称群与对称元素组合,群的表示,分子点群,分子对称性和旋光性;分子偶极矩与极化率。

5.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杂化轨道理论,离域分子轨道理论,HMO理论和共轭分子结构;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核磁共振谱。

考试题型: 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证明题;5、计算题

注:有机化学题型:1.选择题;2.命名;3.完成反应;4.机理推测;5.结构推测;6.有机合成

参考书目 (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1.《无机化学》(上、下)(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分析化学》(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物理化学》(上、下)(第五版),南京大学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有机化学》(第二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5.《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周公度、段连运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