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考博: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
研究生院发布的 考博大纲 是考生们参考复习的权威资料,考试大纲包括了考试内容范围、考试题型和分值分配,有时其中还会包括参考书目。请考生们认真阅读。
命题方式: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科目类别:初试笔试
一、考试性质
“普通生态学”是为招收农学类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生态学科的把握程度,包括对生态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的了解。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
(一)概念题,占总分的20%左右,涉及生态学各方面的概念
(二)简答题,占总分的50%左右,涉及对生态学现象的解释,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以及生态学的一般应用
(三)综合问答题,占总分的30%左右,涉及对比较复杂的生态学问题的剖析,对应用生态学特定方向的理解和解决措施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 绪论
考试内容:
1.生态学的定义
2.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3.生态学的发展趋
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考试要求
1.掌握概念:生态学,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
2.了解现代生态学研究热点及内容要点
3.熟悉生态系统健康及影响因素,生态学研究研究遵循法则
(二) 个体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生物种概念
2.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3.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4.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
5.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
考试要求:
1.掌握概念:生境,区域环境,生态因子,限制因子,生活型,生态型,有效积温,生态幅,
2.掌握基本定律及应用:李比希限制因子定律,谢尔福特耐受性定律,
3.熟悉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其生物的适应特征,了解生态因子作用对生产实际的指导性作用
4.熟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一般作用规律以及在生产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理解长期的环境影响对生物的适应性影响
6.注意个体生态学规律在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
(三) 种群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种群概念及特征
2.生命表与存活曲线
3.种群增长类型
4.种群内的相互关系
5.种间关系
6.种群发展进化
7.种群数量的波动与调节
考试要求:
1.掌握概念:种群,种群的分布格局,生态密度,饱和密度,内禀增长率,环境容量,最大出生率,最低死亡率,生态入侵,生命表,生态对策,协同进化,集群,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领域,社会等级,单体生物,构件体生物,种间竞争,互利共生,他感作用
2.熟悉种群的种群的主要特征
3.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原因及种群调节假说
4.理解生活史的概念及繁殖的生态学意义
5.熟悉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生态特征及在生物保护中的特点
6.掌握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和一般特点,重点掌握竞争、捕食和共生现象的生态学意义
7.熟悉生物种内作用及生态学意义
8.理解生态位的基本概念以及与竞争的关系
9.理解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及在生产中注意的问题
10.理解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关系及区别
11.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12.能够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原理解释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的合理与不合理性
(四) 群落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生物群落的概念
2.群落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
3.生物群落的结构
4.群落动态
5.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考试要求:
1.掌握概念:群落,群落结构,群落演替,次生裸地,原生演替,顶极群落,顶极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盖度,频度,优势种,建群种,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重要性值,层片
2.熟悉生物群落的特征
3.熟悉群落的结构、群落交错带和边缘效应的生态意义(指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环境异质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4.掌握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及不同演替类型的特征。群落演替顶极的主要学说
5.掌握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并了解相关的假说和理论
6.掌握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及产生的主导因素
7.能够利用群落的静态结构规律构建农林群落体系
8.能够利用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指导退化区域的植被恢复重建
(五) 生态系统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物质循环的类型,几种重要物质的循环,几种典型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的概念,信息传递模型,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5.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考试要求:
1.掌握概念: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消费者,生态系统分解者,林德曼效率,食物链,食物链富积效应,营养级,生态金字塔,净初级生产力,现存量(生物量),次级生产力,耗散结构,生态效率,同化效率,物质流动的周转率,物质流动的周转时间,物质循环,沉积型循环,生态系统信息
2.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3.掌握生态金字塔类型、特点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4.掌握影响陆地生物初级生产的因素,了解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5.掌握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之间的能量规律,并指出在实际过程中合理安排生产应掌握的原则
6.掌握分解过程的性质及资源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理化环境等对分解作用的影响。
7.掌握物质循环的不同类型及特征
8.掌握水、碳、氮、磷等重要物质的循环途径及人类活动对循环干扰所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后果
9.掌握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与营养物质的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10.掌握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特点。了解植物亚生态系统、动物亚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特点
11.掌握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特点及相互联系
12.能够利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完善系统的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 应用生态学
考试内容:
1.全球变化:概念、原因、后果、减缓途径
2.生物多样性与保育
3.生态系统服务
4.生态系统管理概念、基本原理
5.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考试要求:
1.掌握概念: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温室效应,温室气体,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工程,生态恢复,生态规划,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系统服务
2.掌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酸雨形成的原因,并对产生后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或减缓措施
3.掌握有效地利用或收获生物资源途径或方法
4.掌握判定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的方法
5.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实例说明生态工程理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6.熟悉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掌握生态恢复的标准,结合实例提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时应采取的措施
7.熟悉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目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8.掌握生态规划的目的及意义,了解生态规划的过程及遵循的原则
9.了解生态工业的内涵和研究内容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