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找了一年,没有任何结果,应聘单位对简历评价很高,却总是在面试后"杳无音讯"。"综合因素考虑不录取""形象不佳",对于应聘单位给出的结论,黄云凌已经从最初的愤怒,变成现在的茫然无所适从:自己简单的教师和科研梦,怎么就这么脆弱艰辛。
简历评价很高,却总在面试后惨遭淘汰,管理学博士黄云凌求职的主要障碍不在学历和能力,而在于他1米5的身高和左脊柱侧弯(驼背)的个人形象,虽然他凭借自身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先天残疾仍然成了他在找工作过程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更成了他学有所用、自立自强的拦路石。
有位学者曾说过:“残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古今中外,取得突出成绩的残疾人更是不在少数,罗斯福身有残疾却当选总统、霍金全身瘫痪却担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身体的残疾不仅没有限制他们的理想和发展,反而使他们的成就更富励志色彩、更加激励人心。事实证明,残疾人身上同样拥有无穷的潜力,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同样能展现自己的价值,获得突出的成就。而仅仅因为残疾就剥夺一个人平等发展的机会显然是肤浅的,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黄云凌的求职经历在我国并非孤例,虽然国家为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然而在现实中,仍然有很多单位拒绝或者逃避安排残疾人,甚至在招聘时存在明显的就业歧视,人为的把残疾人排除在选择之外。
黄云凌教书育人、从事科研工作的理想止步于以貌取人、就业歧视的现实门槛之外,是残疾人的无奈,更是社会进步的悲哀。要解决这一问题,单纯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全社会都能摒弃那种将残疾人视为社会包袱的传统观点,以平等地眼光来看待残疾人,才能解决好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给残疾人一个平等的就业空间。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