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

[考博动态]博士后发现蜻蜓才是“超级美食家”_考博_旭晨教育

感谢关注旭晨教育考博频道。

(武汉晚报)今年7月,《国际蜻蜓学报》报道,湖北神农架新发现3个古老的珍稀蜻蜓。发现人就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张浩淼。今年28岁的张浩淼说,神农架有望发现更多蜻蜓新种。目前,他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蜻蜓报告20余篇。

张浩淼的研究方向是中国蜻蜓的生态学和分类学研究,全国只有两个蜻蜓博士,他是其中之一。

[人物速写]

一个个塑料盒中,装着数以千计的蜻蜓标本,这是张浩淼辛辛苦苦采集回来的。它们虽已死去,在张浩淼眼中,却依然鲜活,并留存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5岁时,父亲带他到河边钓鱼,他却四处追逐蜻蜓,父亲帮他抓了一些带回家养。兴趣的种子从此种下。进入大连工业大学,学习化工专业之余,他依然痴迷蜻蜓,宿舍成了他的蜻蜓饲养室。学校得知后,资助他举办了一场蜻蜓标本科普展。

蜻蜓的标本制作,一直有一个难题:由于无法保存蜻蜓细胞内的色素,制成标本后,原有的鲜亮颜色往往褪去,变成难看的灰暗色。他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将蜻蜓原本的颜色“凝固”下来,这项独特的技术使得他的标本非常光鲜。并且已经得到全世界蜻蜓专家的认可。

2008年,张浩淼成功转行,进入华南农业大学攻读博士,专业方向正是他一直痴迷的蜻蜓研究。

[专业解剖]

蜻蜓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居民。早在3亿年前就已出现,通过它们留存在化石中的形态,人们很惊讶:在地球演变的过程中,它的体型由身长近1米,变成现在这般模样,而身体结构居然没有多大变化。

张浩淼观察到,作为一种肉食动物,蜻蜓是真正的“美食爱好者”,它对食物很挑剔,只吃活肉(小型昆虫,必须是新鲜蛋白质)。 它们性情凶猛,抓住同类也直接吃掉。

[背景纵深]

张浩淼从2005年进入“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现已成为“蜻蜓专栏”的骨灰级成员。小小年纪,他的足迹已遍布20多个省份,云南、贵州、海南、广东去得比较频繁,香港、台湾的蜻蜓也有搜集。他拥有世界范围的蜻蜓标本1500多种、上万份藏品。“这在全世界都排得上名号”,他骄傲地说,他很想承办一届中国蜻蜓学大会。


更多2014考博信息请关注旭晨教育考博频道。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