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都是高学历的代名词。至今,在很多人心目中,博士不仅还意味着高学历,还意味着“学术研究”以及高薪。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学术性博士占主导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显示,我国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21.9%提高到了2006年的35.7%。2006年,博士毕业生年龄“30岁及以下”、“31岁至36岁”、“37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基本持平,均占1/3左右。我国的博士主要为学术性。以2006年为例,当年授予的35628个博士学位,其中专业学位394人,仅占1.1%。
普通院校公开招录博士生的比例在80%以上。“985工程”高校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免试推荐等招生比例已达40%以上。
目前大部分学校博士学制是三年,但是能正常按期毕业的博士很少,一般都要4年甚至更长。
零淘汰率“神话”逐渐被打破
以往,中国博士的淘汰率几乎为零。但近年来,国内逐渐有高校开始淘汰或清退“超时”学生。8月30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官网上公开发布声明,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此次被清退的学生中,半数以上属于定向、委培,并且相当部分是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还有少数名人。他们长期不来学院上课,有些甚至已超时学习两三年。据《新京报》报道,此次拟清退的研究生,共有307名硕士生、博士生。拟清退的博士生中定向和委培的占73%,拟清退的硕士生中50%是定向、委托培养学生。去年,南开大学再次出现33名博士生被校方淘汰,由此引发社会各方的热议。自2006年南开大学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的3年来,已有168名博士生未能戴上博士帽,遗憾离校。
博士就业主渠道:高校、科研机构
据调查,毕业之后有43.9%的博士生选择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加上科研院所10.8%和博士后2.9%,总共有125633人,接近60%的博士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拥有高学历的博士毕业生越来越多的进入各级政府和国家机关(5.2%),总共有超过1.1万名博士毕业生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另外,企、事业单位的创新科研,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博士生(33059人,占毕业总人数的15.2%)。出国继续深造,进入部队的人数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分别达到了毕业总人数的2.9%和2.3%。
研发类职位的博士生起薪最高
此外,根据中智薪酬发布的今年应届生起薪数据显示,博士生月度起薪研发类职位最高,平均达到6233元,市场/销售类职位最近,平均只有3400元,同一职位,研究生的平均起薪为3963元。当然,不管博士生的就业率如何,博士生的平均起薪都要略高于研究生,明显高于本科生。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