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

[考博英语]医学考博公共英语模拟试题九_考博_旭晨教育

医学考博公共英语模拟试题九

54. [D] be true of:符合于…, 对…适用。考true的搭配。

55. [C] 羡慕的对象。考对上下文的理解和具体语境中词义的选用。容易错选的是pride,56. 但它与上下文不57. 太切58. 合。disgust:厌恶,59. 嫌恶。

60. [A] 控告。考近义词的辨析。这几个词都有“控告”,61. “批评”的意思,62. 惟有charge 可以构成charge sb. that sb….的句型。而63. accuse只能是accuse sb. of sth. (doing sth.)的句型;blame只能是blame sb. for doing sth.(sth.);而64. contend that …就成了“争辩说…”的意思。如:The police contended that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d were too severe。故不65. 合题意。

66. [B] 治疗,67. 待遇。考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对词的选用。其余选项与短文无关。

68. [B] 因为,69. 由于。考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

70. [A] 促进(销售)。考词义辨析,71. 这里肯定是“促销”。句子大意:由于多年来在药品促销方面开支太大,72. 这家药厂将不73. 再给医生回扣。

74. [A] 考对句子结构的辨认和关联词的使用。句子大意:我们不75. 知道上面提到的否认这些私下交易的官员们对此做何解释。

Part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ssage One

这是一篇论说文。主要讨论了如何按照温度调节来对动物进行分类。作者提出,通常把所有的动物都分成“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而那种按照动物是否保持身体的恒温的区分方法也有不足之处。他提出目前的区分方法是通过了解动物是根据体内新陈代谢过程还是环境来区分。

61. [D] 主旨题。问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从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头一句可以看出,这两段都讨论的是如何划分动物的。而且这两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都与differ或distinction有关。A只说到了主旨的一部分;B虽在文中提到有关体温测量的研究,但未说是最新研究;C说主旨是降温的诸多方法,似乎也不妥当。D的概括性最强,故选D。

62. [A] 细节辨认题。问下列哪个术语指的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答案很明显,在第一和第二段里都能找到。故A为正确答案。

63. [B] 细节辨认题。问一般说来温血动物的体温是通过什么来调节的。这道题应该用“扫描法”来做,首先找到endotherms这个关键词,然后再在其前后句子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第三段第二行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短语:by internal metabolic process…和The former are called endotherms。因此,B应该是正确答案。

64. [A] 细节辨认题。问外温动物调节体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答案见第三段中的这么一句:they do so mainly by locomoting to favorable sites or by changing their exposure to external sources of heat,答案显然应该是A了。其余选项与问题相去甚远。

65. [B] 细节推断题。问人类调节体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文中没有直接提到人类是如何调节体温的,但通过对endotherms(温血动物)的描述可知人类应该是这样调节体温的。C和D与答案有关,但只讲了答案的一部分,与B相比都过于偏狭,D甚至有些风马牛不相及。故B为正确答案。

Passage Two

本文讲述了一群孩子沿着一条狭窄的通道走,结果看到一幅迷人的美景:一个小湖泊和一座大房子。随后他们想继续往前探索。这种文体在NEATMD阅读中比较常见。文字简单,描写生动逼真。偶有生僻字词也不影响对整个短文的理解。

66. [B] 细节题。问孩子们从最后一个拱门走出时,为什么突然都不说话了。这是因为他们看见了一幅只有在意大利画册上才能看见的美丽景象。他们因此而目瞪口呆。

67. [D] 细节题。问他们从平台(terrace)上能看见什么。从原文中提到平台的地方起可以看到作者是这样描写的,站在平台上,看见一个湖,湖中有个岛,岛上有柳树,树丛中有些塑像。

68. [A] 细节题。问他们怎样才能从平台上来到湖边。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Steps went from the terrace to water…,故答案为A;其余答案不合题意。

69. [D] 问Kathleen觉得如果他们遇见一个园丁,这个园丁会怎样呢。从原文中引用的Kathleen的问话可知D为正确答案。

70. [C] 推断题。故事暗示孩子们…。答案可以从Kathleen的问话开始推断。A与原文正好相反;B非原文中提到的;D与原文相反。

Passage Three

这篇短文是关于一种为求职者代写简历和求职信的新型业务的。其中讨论了两种类型的求职信。一是过去那种只求职不写求职者详情(或简历)的求职。当时求职者本人的详情一般都留待以后面试时再说。这种做法在就业率比较高时比较奏效,但在现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显然就不灵了。新型的代写简历和求职信的业务说明目前就业不足。而且要寻求更重要的工作求职信和简历中最好有些特色的东西,以使人感兴趣。总之,简历比以前重要多了。

全篇没有生僻的单词和表达方式,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

71. [B] 细节判断题。问这种新型广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在这种广告通常的套话中寻找(见第二段):利用我们的长期的经验,为您准备一份有用的简历。A、B和C未提及,与本题也无关。

72. [C] 细节题。问为什么对这种特殊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第二段第2句说是反应了目前的高失业率。A多了个artistic一词;B未提及;D也没有提及。

73. [D] 细节题。问过去人们觉得第一次求职者应该作什么。A违背原文;B在原文中只提到要写下是否通过了什么考试,而没有说应该通过某些考试才能求职;C没有提及。D可以在第三段的这个句子中推断出来:everything else could and should be saved for the interview。

74. [A] 推断题。问找更重要的职位或工作时,在信里写些什么最好。答案在倒数第二段有两处提到:1) some special feature,2) distinguish you from …。特殊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比较“吸引人的”。

75. [B] 细节推断题。问为什么简历变得如此这般的重要。这个题的答案应该在最后一段中轻而易举地找出来。A)容易被误选,因为它的前半部与B)相似,粗心时容易选它;C和D在文中多少提及,但与本题无关。故选B)为正确答案。

Passage Four

短文讨论了解释新闻的必要性,批驳了所谓“纯粹事实论“。第一段提出解释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所谓“纯粹事实论”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事实的报导是有选择性的,是因人而异的。另外,事实放在头版还是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主观因素,而提供事实牵涉到的三种判断实质上就是一种对新闻的解释。而且陈述事实也不可能完全的客观,编辑可以通过选择事实来“歪曲事实(slanting news)”。

76. [C] 主旨题。问最恰当的短文标题是什么。整个短文都是在讨论解释新闻的问题。A:(任何东西都算数),显然不合短文本意;B(三种判断)只是论据的一部分;D(选择事实)是在说到编辑可以对报导那个消息进行挑选时说到的。

77. [B] 细节题。问为什么记者从50条事实中只挑选10条。原文中第四段提到的his space allocation being necessarily restricted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A、C和D都未在文中提及。

78. [A] 细节推断题。问作者认为在陈述一个实事求是的故事时,作家应当做到什么。倒数第二段中说这种时候至少牵涉到3个因素。B正好是作者所批判的;C在文中没有提及;D违背了短文的原意。

79. [D] 细节题。问“歪曲新闻”的最无效的办法是什么。最后一段中说到,如果一个编辑想要歪曲新闻的话,他用其他任何方式都可以比解释新闻更有效地歪曲新闻。言下之意,解释新闻就是最没用的手段了。

80. [A] 细节题,问把一段报道放在第一版和或第24版可以控制什么。从第四段中可以看出的最后两句话即可看出这种放置的重要性了。

Passage Five

这是一篇关于儿童撒谎的问题的短文。作者同意现在多数专家的看法,认为4岁以下的儿童就会撒谎了(为了摆脱麻烦)。撒谎多的儿童往往意味着他们需要人们的帮助,因为他们可能有心理上的毛病,长大了后可能会成为小偷,等等。严厉的惩罚不一定就能克服撒谎的毛病,反而会增强这种毛病。所以,父母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使孩子克服撒谎的毛病。

文章不是很难理解,没有什么生僻的单词,问题也提得不是很刁钻,是一篇相对简单的短文。

81. [C] 细节题。问为什么前几年多数专家一直认为小孩子不会撒谎。第一段的第二句间接引用了Jean Piaget的话,是C的另一种说法。其余选项与本题无关。

82. [B] 细节题。最近的研究表明4岁一下的就会撒谎了,问他们这么做的缘故为何。答案可以在第一段中的第三句可以找到答案:to get out of trouble。其余选项显然不合题意。

83. [D] 细节题。问到8岁时孩子的撒谎就应以什么方式得到制止。A、B和C的答案都不完全,也有不合题意的。原文中提出一要让其明白撒谎的后果,二要让其知道撒谎是如何摧毁对一个人的信任的。

84. [D] 细节题。问严厉的惩罚对儿童的效果怎样。A、B和C都不符合原文的本意;只有D与原文中的may actually increase it相吻合,故D为正确答案。

85. [D] 细节推断题。问孩子撒谎的坏习惯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有效地克服。A是通过武力,显然不行;B是通过诱导,没有提到;C更不合题意。只有D比较完美地回答了问题。答案可以在原文的最后两段里找出。倒数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暗示要“以理服人”;最后一段的they must remain compassionate是“动之以情”,set a good example是“以身作则”。

Passage Six

这是一篇关于通过食物摄入胡萝卜素预防肺癌的作用的短文。短文指出,研究和跟踪调查表明,饮食习惯或模式与癌症有相关关系。实际上,在蔬菜中,有两种不同的维生素:维A醛和维A。前者主要是在肝和奶制品中而后者则是在多种蔬菜和水果中可以找到。研究表明摄入胡萝卜素与患癌症率低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对肺癌和胡萝卜素之间的关系的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