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

[考博动态]新闻:【追梦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进_考博_旭晨教育

哈工大报讯(刘忠奎 文/图)走进市政学院三楼马军教授课题组的实验室,一位神彩奕奕、目光炯炯的年轻老师身边围着几名学生,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学术讨论。他就是2012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进副教授。

江进1998年考入我校市政学院给排水专业,本科毕业后被保送攻读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师从马军教授。“马老师对科研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对科研的执着和敏锐、对学生的无私付出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江进说,“马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总是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进行开拓性研究。”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江进开始对微气泡除污染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气泡不稳定,很容易破碎,它能不能除污染?江进对此一筹莫展,实验进行也很缓慢。偶然一天,他观察到一位师姐在往玻璃柱中鼓入臭氧气体时溶液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奇怪”现象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心。他敏感地意识到气液界面很可能具有吸附污染物的特性。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他冒着凛冽的寒风步行几公里将近3米长的玻璃柱子扛回实验室,并兴奋地搭建了实验装置,对微气泡吸附水中的腐殖质进行科学验证。当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从上至下由深变浅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马军教授和其他同学看到他用这么巧妙的实验方法验证了重要的科学现象——微小气泡气液界面能够吸附水中溶解性的大分子污染物,也连连称赞。2007年,题为《腐殖质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分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实现了我校市政工程学科在该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零”的突破。该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水厂的升级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做科学研究需要抢占该领域的至高点,还要确保至高点不失守,能够继续引领该研究方向;做科研还要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站在学术前沿,江进信心更足,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着,经常利用寒暑假等休息时间“泡”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攻关。博士生刘永泽说,“我很佩服师兄,他勤奋严谨,有强烈的科研热情……”

目前,国际学者对水环境中出现的新型污染物十分关注。一些水处理技术在去除这些污染物时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品,而且投入成本很高。如何研究出既经济又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能高效去除这些污染物的技术或药剂?基于马军教授课题组前期对高锰酸盐的研究工作以及高锰酸盐在氧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特性,江进决定以高锰酸盐作为突破口。基于锰元素价态变化规律,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络合中间态锰强化除污染理论。2009年,学术论文《高锰酸钾氧化三氯生:中间价态锰的重要作用》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该期刊审稿人认为:“这篇文章是我审过的文章中最好的论文,它让人们对高锰酸盐有了崭新的认识。”

“做科研要多思考、多总结,敏感地捕捉看似可能失败的机会。”善于思考的江进敏锐地发现并成功推广了络合中间价态铁氧化技术与理论,并依据络合中间态锰、铁强化除污染理论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除污染药剂。这些新型药剂已经在我国南方一些水厂得到应用。

梅花香自苦寒来。江进先后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单篇文章他引达到20余次,获10项国家发明专利,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特别资助)、“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今年,34岁的他还被破格聘为博士生导师。

有关络合中间价态锰、铁氧化技术与理论的学术论文发表后,受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许多知名学者前来寻求科研合作。“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我们课题组的目标就是打造一支在国际舞台上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江进自信地说。

\

江进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更多2014考博信息请关注旭晨教育考博频道。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