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

[考博动态]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届博士生海报展举行 科研改善生存体验_考博_旭晨教育

2014年4月24日,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届博士生海报展举行。在参展的20位博士生中,不少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如何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向学校师生展示了自己卓有特色的研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研讨,主张用科研改善生存体验。

土木工程系博士生Mehdi Pazhoohesh带来了自己关于“智能建筑”的研究成果。他表示,英国目前总能源中近38%应用于建筑环境,其中绝大部分都用于提高“人体舒适度”,而他希望通过创建一套智能管理系统,在实现提高“人体舒适度”的目标同时节省更多的能源。他通过设置于不同房间的传感器和红外线摄像头,自动感知人们的位置变化和体温变化,从而依靠计算机把室温调整到适宜的温度。“比如说你从办公室走到茶水间倒咖啡,系统就会自动降低办公室的温度,提高茶水间的温度,而你喝了咖啡以后,体温就会上升,所以回到办公室时,室温也会自动提高到适宜的水平。”他进一步解释,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能源浪费,一年最多可以减少17%的能耗,“每个感应器的生产成本也很低,现在只要100块人民币就可以了”。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博士生董彧佶则将研究投入到了“基本理论”,这也是他参与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部分。他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资源动态支持模型”,来为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提供全新的方式。“就好像现在的普通电网,因为电力产生后必须使用完,所以只能依靠经验模型,量出为入地发电,但是遇到用电量猛增的突发状况,就有可能出现停电,所以很不可靠,我们的研究就是为了用更可靠的方式来代替传统。”董彧佶说,自己的模型将同时关注静态和动态的资源属性,为信息物理系统中的资源表达和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架构,以支持信息物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实现。

作为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组成员,博士生金枝就如何提升低分辨率3D视频效果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她表示,目前3D视频变得越来越流行,但是比传统2D视频更多的信息传输量严重占用了带宽资源,所以如何在压缩资源占用的同时保持高画质的视觉效果就变得极其重要。“我们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将视频物理尺寸压缩到原来的一半高度,然后在接收端恢复非传输的数据。”她解释,这样处理以后可以比传统的方法更好地恢复画质,但是流量可以节省一半。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博士生金枝、土木工程系博士生Ebrahim Gozali和土木工程系博士生Mehdi Pazhoohesh分获得一、二、三等奖,同时,英语与文化传播系的博士生吴羊获全体观众票选的“最受欢迎奖”。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David O’Connor教授表示,海报展为西浦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学业展示、获得专业学术评价的平台,“一方面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集中展示在一张海报板上,这也是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技能之一,另一方面他们也要积极与现场评委和观众互动,回答他们提出的刁钻问题。我认为很多学生做得很好,已经达到了专业的研究水准。”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David Sadler教授也表示,博士生海报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和充满活力的研究社区,让博士生可以向其他领域的高级学者和研究员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及时收获他们的反馈信息,促使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学术部门的师生自由探索思想、交流经验。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博士生项目始于2009年5月,目前有49位注册在籍的博士生。作为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战略合作项目,在西浦就读的博士生均注册为利物浦大学的异地就读博士生。每名博士生均配备一名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第一导师和一名来自利物浦大学的导师。

(记者:孔明 许恬甜)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