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8°

[考博动态]“创意写作”科班走出首个博士作家_考博_旭晨教育

感谢关注 旭晨教育考博频道

继《富矿》之后,江苏青年作家叶炜倾心创作的“山乡三部曲”的第二部《后土》终于面世。相比于其他70后作家,叶炜也显得更加不同—他是我国首位接受创意写作系统训练的文学博士作家。如今,作家不仅“批量生产”了,甚至还有专门的“创意作家”培养,让人好奇的同时,更让人意外的是传统作家们对此并不反感,“写作并不是作家的专利,这对文学促进有好处。”著名作家赵本夫说。

作品“新”

二十四节气结构设置创新

昨天,记者在先锋书店率先一睹《后土》的真容。虽说与近年来众多文学作品都同样是取材于苏北农村,但是这部的结构新意让人读来颇意犹未尽。“这个小说最早动笔是在 2003年。当时写作的时候,我在小说的结构上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说句老实话,之所以把这个小说打磨了这么久,之所以迟迟不敢出手,除了对于语言和细节方面的不满意、需要琢磨以外,主要的就是我一直没有给这部小说找到最合适的"结构"。”叶炜告诉记者,《后土》一开始的结构很平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章节体,也和这部小说的乡土气息不相符合。

“就这样被困扰了几年之后,我突然想到了二十四节气。而这部小说的初稿恰好就是二十四章,再看看小说的时间跨度,基本符合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设置。”叶炜说,“二十四节气和农历不是一个概念,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二十四节气在小说创作中还没有被其他人作为结构使用过。如果用传统的章节来写《后土》的话,我感觉可能会比现在稍微要逊色一些。所以,我对于使用二十四节气来结构这部小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对于该作品赵本夫评价道:“读完确实是一部厚重的作品,相当贴近现代生活,接地气。而结构方面的运用,也给人质朴、粗冽的感觉。”

身份“新”

创意作家也批量生产了

有如此的创意,记者自然将此想到了叶炜“创意写作”作家的身份。“其实这就是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了,而我们则是直接拷贝过来的学科。目前人大、复旦都有这样的作家培训。”叶炜告诉记者,在他所念的这个学科中,目前有传统作家的培养,也有编剧等应用性写作的“工业化生产”,“甚至还会培养训练作家的一些社会创意,就类似于点子公司。”

作家开始“批量生产”,这样的现象颇让人意外。“其实写作是有技巧的,在技术层面上,作家是可以培训的。”叶炜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赵本夫的认可,“语言表达、结构、叙述方式上,是可以的,不过作家还要考天分和勤奋,想象力这种东西就培训不来,只能靠读书、生活阅历来开阔视野。”赵本夫认为,批量生产也“不可厚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谁规定写作是作家的专利的,只要有写作的兴趣,谁都可以来写作,文学时代需要广泛的写作群体,这对文学促进有好处,而且写出来的是不是文学也不重要,只要记录生活就可以。这个时代需要宽容的态度。”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