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崔益军很牛很忙:
6月下旬,省教育厅4年一次的“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评选揭晓,他是10位标兵中唯一的学生标兵;
暑假开始后就找不到他人影,7月18日记者才在南京江宁区秣陵科创园堵住他。
“暑假以来,我们一直忙于跟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物流洽谈深度合作事宜。”崔益军打开一本厚厚的计划书说。“我们的合作目标是,一两年内在全国主流高校普建校园谷快递站点,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手机实现快捷取投。”
崔益军创新创业“入门式”有点特别:2006年10月,来自海安县农家、考上南航大信息工程专业才1个多月的崔益军,在校科技节上看到学长演示“人脸识别软件”,顿时入了迷。
面对小学弟好奇的眼神,学长赐教:“买本单片机书,书里有这方面原理。”崔益军很快“按图索骥”。此时,学校师生双选创新项目恰好公布,但该项目只面向大二以上学生。他不甘心,挨个给项目老师打电话。听说他是大一新生,20位项目老师19个都拒绝了他,只有一位姓孙的老师口气有点软,他就向这位老师发起“进攻”。
“我先了解孙老师的专业背景,然后就去他办公室拜访。”崔益军笑着回忆。没想到接连三次,他都吃了“闭门羹”。第四次,在问了崔益军“专业背景”后,孙老师还是面露难色,沉吟一会儿才决定让两位学长带带他。“我就这样挤进了创新双选项目,事后同学看到我跟在学长后面做实验,都好羡慕,却不知道这个机会是我争取来的,呵呵!”
因为早挤上创新“班车”,他的“创新细胞”也抢先开窍:大一就以“基于单片机的可控多功能调温鞋”,申请到院级科技创新基金。随后,他不断刷新创新成绩报告单,先后参与5项国家级、省及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TI杯数字信号处理大赛全国二等奖。
崔益军创新高产的“秘诀”却不神秘:“我这人特爱琢磨,走在大街上也会不停地联想,看到问题就会思考能否通过技术去改变,公司90%以上的产品都是我琢磨出来的。”
目睹新生报到流程有点烦,他就萌生“报到自动化”的想法,并创造性地将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和大学录取通知书绑定。新生手持这种智能录取通知书,一进校门就能被“定位”,并可用于“校园导航”,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大三时崔益军作为学生助理参与学校“生源中学”招生宣传。“招宣中,我发现许多基础性工作做起来很费事,就想能不能自动化处理,于是就研制出易招生平台。”这个平台现已被省内12所高校使用,不但提高了招生效率,还可以给考生专业填报当“参谋”。
创新有了积累后,崔益军把目光转向创业:筹资10万元注册成立南京宇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攻他擅长的物联网领域,主打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生活圈信息化产品。
为节省开支,刚开始他和小伙伴们把公司建在学校一个不需要租金的仓库内。当时正值酷暑,仓库内没有空调,却有热烘烘的交换机。“最恐怖的是晚上的蚊子,为了凉快得大开门窗,但仓库杂物多又不敢点蚊香,所以就成了蚊子的肥肉。”
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的钱加起来还不足200元。“经济危机”之时,全球最大的创业者社区EFactor主办的创业大赛,给他带来了突围机会:在包括美、法、加、澳等国的208个参赛初创公司中,他的公司团队凭借自主研发的“车载UHF RFID综合控制器”,夺得中国华南赛区第二名及创业基金2万元,并成功晋级全球总决赛8强,该产品销路也由此打开。
“车载UHF RFID综合控制器,主要解决运钞车、快递车等在隧道内无法定位的难题。”崔益军告诉记者。创业3年多,他掌门的两家公司已拥有8项核心专利、数十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RFID技术研发和集成系统,产值达到300余万元。崔益军表示,自己的公司一直把创造需求奉为“金典”,“我相信,只有创造需求,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