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翀)在首场问政被媒体质疑渐沦为官员“秀场”后,问政现场又渐渐恢复了“火药味儿”。7月4日晚,武汉2014年上半年电视问政进入第三场,首次接受问政的医疗问题首当其冲,一系列反映过度医疗的暗访短片,在武汉市分管副市长秦军和武汉市卫计委主任朱宏斌面前直接播放。
镜头一:谭先生去年因身体不适来到武汉天安医院检查,在做了抽血化验等多项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得了前列腺炎。半月后谭先生再去该医院复查,被告知需要进一步治疗,否则可能演化成癌症,最终花了1万多元。“无缘无故,自己怎么就得了这种病?”三天后,疑惑的谭先生随后来到同济医院检查,结果表明他只得了普通炎症。
镜头二:督查员因耳鸣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该科室主任对督查员做了脑部CT等检查后告诉他,“这个病如继续下去,将来就算来找我看病我也无能为力。”该主任称,他需住院进行10天左右的治疗,治疗费用大概要三四千元。督查员当天又到同济医院检查,该医院告诉督查员,耳鸣是因熬夜过多引起,注意休息即可痊愈。
随后一组组镜头陆续披露了更多的问题:患者治疗要打3天针,可每天都要再挂一次号;想减少排队等候时间,预约挂号要收100元的咨询费;轻微耳鸣,明明吃点药就能治好的小病,到了医院,竟成了非住院治疗不可的大病……
特邀问政嘉宾英国医学博士常青(音)质疑,是否存在医生的收入和病人的消费挂钩的现象?他曾听一个朋友讲,某医院科室的目标是开一个“亿元门诊”,指标落实到每个医生的头上。据此,常青现场向副市长秦军提问:“病人难道是‘唐僧肉’吗?”
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现场点评:“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病人养医生、医生养医院、医院养医药企业的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丧失,以及医院过度的市场化,腐蚀了医生、医院和医药企业。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从制度上抓起,处理好患者、医生、医院、医药企业之间的关系,让医生、医院回归到治病救人的天职上来。”
对于短片曝光的问题和现场嘉宾的质疑,武汉市政府副市长秦军坦言,医生收入和病人看病消费挂钩是存在的,他表示:“要解决此问题很复杂,武汉市的医改就是要破解此难题,要加大政府投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破解医疗机构收入和病人消费挂钩的问题。”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认为,电视问政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了问题导向,暗访曝光的问题找得很准,敢于直面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探讨了怎么解决问题。电视问政不是一个简单的节目,而是一个工作平台,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决不能回避。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