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云南大学东陆书院迎来一岁生日,但也就是在这个当口,有网友说该书院是“高端中的高端”,目前只招到1名博士作为研习生,本科生则无缘进入学习,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记者近日从云南大学获悉,东陆书院是云南首个以传统文化研究,儒、道、佛典籍研究,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等为内容的高端学术研究机构,要求应征研习生注重学术性、创新性、时代性。书院聘请陈来、陈鼓应、方立天、张文勋几位学界大师级人物作为导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云南作为边疆省份重拾主流学术研究的决心。
云大东陆书院
2013年底,该书院首次研习生招收工作启动,计划每年招收3至5名研习生,研习期为一年。而该书院今年只有1名在读博士生最终入围。尽管也有本科生报名,但最终都铩羽而归。这是个什么样的神秘学院?入围的研习生又将怎样研习?为期一年的研习期到底含金量几何?对此,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本科生基础研究积淀不够暂不招
2013年首次研习生招收工作已经结束,东陆书院院长施惟达介绍,共有14名学生报名入院研习,最后仅有1名在读博士生入围。待完成相关手续后,该研习生将飞赴北京与导师陈鼓应先生面谈,并敲定相关研习细节。
此次入围的孙柏林是云大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提交的研习选题为老子与海德格尔的比较研究。“这个选题切口找得准,符合书院定位;经过初选和导师筛选后,认定了这个课题的研究价值。”施惟达说。而其导师陈鼓应出生于1935年,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管子四编诠释》及《耶稣新画像》等。
事实上,此次报名东陆书院研习生的14人中,多数是在读硕士研究生,也不乏本科生。13比1的淘汰比例难免让人觉得,相较于博士生,本科生的学术基础较为薄弱。既然招生简章上明确招生范围为本校本科生到博士生,那本科生如何才能获得一个与学界名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呢?
“东陆书院的定位是有一定学术基础的传统文化典籍、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等内容,我们把招生范围扩大到本科阶段,也是希望不遗漏任何一个人才,但就现阶段的选拔结果来看,本科生基础研究积淀不够,类似关于重新注释一部典籍的研习选题,在一年研习期内根本无法完成。”学院方面表示,本科生要想获得到东陆书院研习的机会,必须有丰富的相关论题前期研究基础,同时在人品、学风等方面得到导师认可,是能够专心在“象牙塔”里做学术的人。
研习生只讲学问和“为人培养”
在东陆书院为研习生提供的研习条件里,最具吸引力的是能成为陈来、陈鼓应、方立天、张文勋等几位学界大师级人物的“门徒”。
“对于研习生的学术生涯来讲,书院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通过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供与国内一流学者交流、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机会,以获得更多即时学术消息,搭建交流平台。” 施惟达说,研习生将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亲授等方式跟随大师学习,需要研习生与导师沟通细节,书院并不进行干涉或要求。
东陆书院的研习与研习生在各阶段的学历学习实行“并轨制”,互不影响。东陆书院范围内不授学历、不授学位,唯一讲的就是学问及对研习生“为人”的培养。“今年的入围者孙柏林在博士毕业后,主要从事研究性工作或在高校当教师,他的研习课题甚至可能与博士研究的方向一致。此次研习提供的是双导师指导,研习生既能够得到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又能得到学界大师的点拨,机会难得。” 施惟达说。
今年9月,新一轮研习生选拔将再次拉开帷幕。除了研习生计划,东陆书院还将组织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高端学术讲座,以培养高校内的学术氛围,同时也会在省内其他高校开展本校专家人才学术讲座,致力于新国学的研究、传播。
据悉,国内类似于东陆书院致力于国学高端人才培养的机构还有岳麓书院、彦山学堂、中国文化书院等。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