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博英语 大纲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衡量考生经过研究生阶段学习后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博士研究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
本考试对教材不作统一规定,凡符合评价目标的课程及教材均适合考生应考复习
二、考试内容及题型分解
1.试卷构成
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由以下五部分构成:1)听力理解; 2)词汇 3)阅读理解; 4)完型填空; 5)英汉互译; 6)写作。各部分测试内容、题型和分值比例如下表:
序号 |
题号 |
测试内容 |
测试 题型 |
题量 |
分值比例 |
考试时间(分钟) |
||
I |
1-8 |
听力理解 |
对话 |
客观题 |
8 |
8% |
15% |
15 |
9-15 |
短文 |
客观题 |
7 |
7% |
||||
II |
16-35 |
词汇 |
选择释义 |
客观题 |
20 |
10% |
10% |
10 |
III |
36-60 |
阅读理解 |
阅读理解 |
客观题 |
25 |
25% |
25% |
35 |
IV |
61-80 |
完型填空 |
完型填空 |
客观题 |
20 |
10% |
10% |
10 |
V |
翻译 |
英译汉 |
主观题 |
1 |
10% |
10% |
30 |
|
汉译英 |
主观题 |
1 |
10% |
10% |
30 |
|||
VI |
写作 |
命题作文 |
主观题 |
1 |
20% |
20% |
50 |
2.题型分解
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各部分所考核的内容、题型和答题方式如下:
1)听力理解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部分测试考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大意及有关细节、隐含意义,判断话语的交际功能,领会作者观点和态度等。录音材料用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朗读,语速约为每分钟120词。全部录音材料只放一遍。听力部分分值为15分,其中对话部分占8分,短文部分占7分。
对话部分为短对话(Short Conversations),形式为多项选择题,即考生需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短对话有8段,每段为一轮对话和一个问题,每题后留有12秒的答题时间。
短文部分(Listening Passages)共有三篇短文,均为多项选择题,即考生需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篇长度约为240-300词,朗读一遍,每篇后有2-3个问题,共7题,每题后留有12秒的答题时间。
2)词汇
词汇部分主要测试考生运用词汇和短语的能力,共20题,每题为一个英语句子,句子中有一处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词或词组,使该句成为逻辑合理、表达正确的句子。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部分测试考生通过阅读有相当难度的一般性题材文章和其他读物获取书面信息的能力,包括辨别和理解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及运用语言技能理解文章的能力等,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70词。阅读理解考核形式为多项选择题,即考生需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总阅读量1800-2500词,共有4-5篇文章,每篇长度约为450-500词,每篇后有5个问题, 共25题,分值比例为25分。
4)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部分有20个空白,空白处删去的词既有实词也有虚词,每空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理解,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意思完整和结构正确。完型填空部分短文的长度为250-300词,分值比例为10分。
5)翻译
翻译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用正确的词汇及语法结构,运用基本的英汉、汉英翻译理论与技巧,按照英汉习惯表达思想的能力。
翻译考核内容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
英译汉为100-150词左右的短文或若干段落,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汉语流畅。
汉译英为80-100词左右的汉语段落。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基本正确,无重大语言错误。翻译部分所占分值比例共为20分。
6) 写作
写作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和所提供的提纲、情景、图片、图表等,写出一篇不少于250-300词的短文,思想表达准确,意义连贯,条理清晰,语言通顺恰当。此部分分值比例为20分。
3.词汇
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要求考生理解性掌握5000个左右的常用单词及500个左右常用词组,复用性掌握其中2000个左右的基本词。认知120个左右常用词根和词缀,并能根据构词法识别派生词。(参见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
4. 其他
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凡是写在试题册上的一律无效,责任由考生自负。
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和作文等主观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请用黑色或蓝色水笔书写。不得用铅笔及红笔做答,否则试卷作废。
考试时请带好专用收音机和配套的耳机,但不得使用词典及其他任何电子工具书。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研究生院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